拍这个题材,就是典型的( de)吃力不讨好。不是说这段( duàn)历史拍不了剧情片,而是( shì)具体来说,想拍成历史战( zhàn)争商业片,有着先天的不( bù)足。
并非事件本身太单薄( báo),素材体量绝对是够的——英( yīng)军、日军、美军、渔民群像乃( nǎi)至其他不在场却受到波( bō)及的势力多方视角切换( huàn),哪怕拍成十小时,哪怕拍( pāi)成银幕上下时间高度一( yī)致的实时推进,都没问题( tí)。
但问题出在,这个历史事( shì)件里,院线商业大片该有( yǒu)的抓人元素和维度都是( shì)匮乏的。老老实实讲一遍( biàn)历史,不管怎么凹角度上( shàng)技巧,甚至都很难比去年( nián)的《里斯本丸沉没》来的有( yǒu)戏剧张力。
那个纪录片,不( bù)但把沉船和营救的来龙( lóng)去脉交代得惊心动魄,还( hái)有一条摄制组全球遍寻( xún)当时的成员和史料、尽力( lì)拼凑出历史真相的线索( suǒ)。这有点像记者、侦探调查( chá)案件,时时有不期而遇的( de)惊喜,并且在调查得来的( de)历史呈现的顺序上也做( zuò)了文章,自有一层历史本( běn)身之外的张力。
而一旦去( qù)掉了这层调查揭秘的张( zhāng)力,直接进入这个事件本( běn)身,用剧情片的模式来叙( xù)述,那整个事件的短板就( jiù)暴露无遗,跟任何“卖座大( dà)片”的应有面相都相去甚( shèn)远。于是管虎必须凭空加( jiā)入两种跟史实无关的娱( yú)乐元素。
一个是提升跟日( rì)军的冲突规模,枪弹乱飞( fēi)爬高窜低白刀子进红刀( dāo)子出。但让渔民化身敢死( sǐ)队又毫不现实,于是只好( hǎo)做架空虚构处理,通过两( liǎng)个原本不在岛上、当年更( gèng)不存在的外来“海盗”兄弟( dì)完成各种动作壮举。这俩( liǎ)精壮帅哥无论水性还是( shì)战力都远超日本正规军( jūn),不但可以以一敌多,身中( zhōng)枪弹击杀对手,还可以使( shǐ)出各种逼近人类极限的( de)体能表现,在许多场景宛( wǎn)如超级英雄、战神下凡,难( nán)怪让全体英国将士看得( dé)目瞪口呆,称赞钦佩。
另一( yī)手段是加大了灾难层面( miàn)的比重,甚至把日军也作( zuò)为一种天灾式的存在,跟( gēn)船难和海浪一样变成另( lìng)一种自然界的威胁(以及( jí)“你是关西人吗”的人形笑( xiào)料),而极少把他们作为一( yī)种人物角色来表现,跟《南( nán)京照相馆》深入剖析一个( gè)日军内心来描画军国主( zhǔ)义对人性的摧残扭曲,是( shì)完全相反的两条道路。
而( ér)整个长达将近20分钟的高( gāo)潮逃生营救,就完全进入( rù)一个灾难脱险求生的叙( xù)事配置,随着两艘小艇上( shàng)的日军被扔下水,人和人( rén)的对抗几乎消失,最凶猛( měng)的漩涡逃生一段只剩下( xià)人的互助和与自然的较( jiào)量。而在营救结束后,电影( yǐng)就进入了煽情的收尾。
按( àn)照商业片的情绪规律,拯( zhěng)救成功、英雄捐躯、敬礼致( zhì)谢,是远远不足以完成情( qíng)绪的,势必在逃离之前或( huò)之后有另一波高潮,比如( rú)前去跟日军大部队交锋( fēng),一路杀到船舱手刃最高( gāo)指挥官,或者起码也得是( shì)用某种艰难的手段召来( lái)盟军大部分,炸沉它一两( liǎng)艘——当然,仅仅是阅读这两( liǎng)行字也能感到,即便是架( jià)空戏说背景,这样的冲突( tū)也离历史和电影氛围太( tài)远了,不可能成真。
管虎当( dāng)然明白素材的缺憾,也尽( jǐn)力做了补救——在剧情结束( shù)后,用了字幕和纪录片片( piàn)段来持续催泪,试图强化( huà)离场感。对比《里斯本丸》你( nǐ)不难注意到,那些片段选( xuǎn)的都是最催泪的部分,据( jù)我在影院的观察,它们也( yě)确实稳住了全场,无一人( rén)在此离开。但即便如此,抱( bào)着看商业片而来的多数( shù)观众,散场仍然难免会不( bù)尽兴,尤其是大家刚看过( guò)题材相近的《南京照相馆( guǎn)》,不在情绪烈度上进行对( duì)比是不可能的。一比就能( néng)感到明显差了点事。
所以( yǐ)管虎拍这个片,就像挑了( le)个武学天赋严重不足的( de)孩子,然后使出浑身解数( shù),想把他教成能上华山论( lùn)剑的水平,有点明知不可( kě)为而为之的意思。我们无( wú)法得知他这么给自己上( shàng)难度,是有不足道的执念( niàn),还是图的什么,但结果就( jiù)是把全片陷入非常矛盾( dùn)的境地:如果观众想了解( jiě)历史,看去年的纪录片足( zú)矣;如果想体验同仇敌忾( kài)的抗日情绪,那这个“抗日( rì)大片”正好起了反作用——越( yuè)接近终场,越把抗日抛到( dào)了脑后。